股票投资软件 萍乡称辣都,是徒有虚名,还是实至名归?

发布日期:2024-09-14 22:19    点击次数:173


股票投资软件 萍乡称辣都,是徒有虚名,还是实至名归?

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股票投资软件,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。

K图 520830_0

罗霄山余脉的武功山下突起一座城池,名曰萍乡。城池四周群山环抱,一条萍水河大大方方从城中逶迤而过,两岸高楼林立,风光无限。

早先,萍乡以煤而兴。萍乡安源的煤迈出深山,搭上帆船,从萍水河启锚,到达湖北的汉阳。每把汉阳造的枪械里,都有萍乡的一份功劳。

继而,一个好辣叫润之的教员在安源煤矿领导工人大罢工,还在安源宣布秋收暴动,萍乡从此染上红色,和辣椒同样的色调,或许这不是机缘巧合,而是冥冥中注定,这座城市是红色的。

今天,萍乡号称辣都,或许不了解萍乡历史的人,会觉得徒有虚名,因为吃辣的地方多的是,为何唯独萍乡能称都?

号称辣都,主要看其历史渊源。

萍乡人最早不吃辣,而是吃姜。

黄庭坚诗云:“若非精鉴逢尼父,安得佳名冠此乡。”萍乡人格外尊崇孔圣人,有孔庙为证。古老萍城至今仍保留孔庙,藏在萍师附小背后,始建于唐武德年间,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,是江南保存最好的三座孔庙和中国兴建的最早孔庙之一。孔子论语中有“不撤姜食”之语,意思是每顿饭必须有姜。

姜味辛,性温,主治风寒感冒。孔子周游列国,沐风栉雨,风餐露宿,饱受风寒之苦,每餐必食姜,以此驱除风寒。

我穿高安过萍乡,七十二渡绕羊肠。萍乡地处赣之西,湘之东,武功山和杨岐山南北相夹,萍川芦水东西分流,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,萍乡人受孔子的影响,先人们也学着食姜来驱寒祛湿,强身健体,繁衍生息。

明朝末年,辣椒从南美洲传入我国沿海地区,江右商帮从沿海地区把辣椒带入江西,引进萍乡。辣椒和老姜同为辛辣之物,萍乡人发现辣椒口感比姜好,配菜可百搭,开胃下饭,醒目提神,还可驱寒祛湿,故十分珍爱,很快成了声名远扬的食辣之地。小孩出生是辣娃,因母亲的奶水是辣的,家中一日三餐是辣椒,二三岁可食辣,不会吃辣就会挨饿。小小年纪辣上瘾,半碗辣椒吞下肚,不怕风雨能吃苦。

号称辣都,有响亮的口号。

贵州人不怕辣,四川人辣不怕,湖南人怕不辣。萍乡人是辣不死,辣死人不偿命。萍乡之辣不是不温不火之文辣,而是地地道道的武辣,直冲云霄之辣,荡气回肠之辣,气吞万里如虎之辣!

寄居六朝古都南京,是有名的“鸭都”。南京人特别喜欢吃鸭子,有事没事“斩点鸭子吃吃”,空气中四处氤氲鸭肉的香味。吃鸭方法甚多,红烧、火烤、盐泡,鸭血和粉丝同吃,鸭四件做冷盘吃,盐水鸭、桂花鸭·、板鸭驰名中外。徜徉南京街头巷尾,随时能听见卤菜店“咚咚”地剁鸭肉声。要问南京人吃鸭子究竟有多厉害,南京人号称:一只鸭子都别想活着出南京,一只鸭子别想游过长江。

可怜的鸭子,只要一听南京二字,肯定会吓得浑身哆嗦,知道自己命数已定,时日不多了。

萍乡人食辣,酷似南京人吃鸭,顿顿离不开辣椒,路上穿梭运输的是辣椒,家家户户种辣椒,超市辣椒堆成山,厨房里必有辣椒,每道菜离不开辣,小炒是辣,红烧是辣,水煮是辣,火烤更是离不开辣;肉要配辣,鱼要配辣,羊肉、猪肉、鸡肉、鸭肉、鹅肉等都不能少辣,一只辣椒都别想跑出萍乡!一只辣椒都别想飘过萍水河!

南京有朋友来萍乡公干,说一下高铁就喘不过气,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辣味,真不敢迈进这座让人惧怕之辣都。

在萍乡,无辣不欢,无辣不成席,无辣不能过日子,无辣不能呼吸。不信?路上随便捡块石头闻闻,是不是有辣味?一只鸟从萍乡飞过,羽毛上都有了辣味;一条鱼从萍水河中游过,红烧时可少放辣椒。

号称辣都,有深厚的文化支撑。

丽质生身菜圃中,少时葱绿老来红。倾情不怕千刀碎,佐料尤调百味丰。

“这从大地之中提取的火焰,它是我们亲人中的亲人,它与我们形影不离,相伴一生,在舌尖上燃烧的熊熊大火,与我们一起走过轰轰烈烈的日子。我的亲人们在最苦的时候,吃完大碗火红的辣椒,大喊一声:雄起!辣椒流进血液中,站立起来的辣椒!……”

覌君入口仍含笑,保你出名誉满城。历代豪杰都喜爱,餐桌少我怎能行。

历代文人墨客赞美辣椒的诗,其风流蕴藉之味,不亚于余光中的《乡愁四韵》。

号称辣都,早已形成一种精神。

辣椒在萍乡,不仅仅一种普通的菜肴,早就成为一种文明,一种气质,一种精神,深植在乡亲的血液里,流淌成一种霸蛮之气。

辣椒,造就了萍乡人的性格:勇敢,大气,热烈,豪迈,坚定,执拗,担当。吃得辣、耐得烦、霸得蛮、不信邪,是萍乡人身上的印记。“舍得一身剐,敢把皇帝拉下马”,而萍乡人“吃下一碗辣,要让地球抖三下!”“三只辣椒一碗酒,敢上景阳打老虎”!

食辣让人雄起。面对机枪扫射,有人大喝一声:吃辣的、有卵子的,给老子冲!

两个萍乡上栗里人,吃得一碗辣,天不怕,地不怕。一个叫李畋,将炼丹家葛洪炼的火药丹奇妙地装在竹筒里,发明了最原始的爆竹,也成了鞭炮的祖师爷。一个叫王耀南,通过爆竹火药原理制造出了地雷,被人们亲切地冠以“工兵王”、“地雷王”、“爆破王”等称号。毛泽东赞其“工兵专家”、“民族英雄”,赠予免死金牌。刘伯承曾夸赞他:“只要王耀南有烟,红军就没有过不去的坡,只要他有酒,红军就没有过不去的河。”其实,只要王耀南有碗辣吃,天王老子都不怕,没有打不赢的仗,战胜不了的困难。

号称辣都,早已成了一种产业。

萍乡酒席十大碗,少了辣椒不成宴。每只碗里都是红彤彤的,红是宴席上的主色调,只要见到这喷香的红色,吃席人会胃口大开,赞不绝口。酒席成了辣席,盖过酒香。萍乡酒席,声名远扬。我在南京吃席,空气中弥漫的是一种甜味,甜得不想伸筷,甜得没了胃口。常常吃席回家,还得弄点辣椒过过瘾。

曾经,萍乡有种叫花果的特产,是冬瓜皮做的甜品,如今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,早被辣椒做的盐果子替代。其中有种盐果子就是辣椒做的。一只只大辣椒烫熟后,晒半干,撒上干草粉,就成了一种老少喜爱的果子,犹如无锡的甜排骨,开包随时可食。这些盐果子做成了品牌,远销国内外。如今可称辣都出的辣产品。

常见全国各地辣王来萍乡挑战,其中还有老外,每见他们从一锅红辣椒里挟出牛娃、鱼、鸡肉等,辣得满头大汗,嗷嗷直叫,不停地用手在嘴里扇风,连连大喊受不了,真忍俊不禁。

萍乡称辣都,不是徒有虚名,而是实至名归。
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品格刚毅情如火,意志坚强性更浓。萍乡人就是这样,天天与辣椒形影不离,相伴一生,因为能吃辣椒,一生刚直,坦坦荡荡,有话直来直去,从不遮遮掩掩;遇见不平事,该出手时就出手,风风火火闯四方。

萍乡称辣都,如果要说还少点什么,可能就少个辣椒博物馆,少了辣椒雕像,少了辣椒形象代言人,少了强有力广告宣传……

碎片化时代,写作不易,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点个【赞】+【在看】,您的支持就是我前行的动力!

对此,您有何看法股票投资软件,请留言讨论!

萍水河王耀南萍乡辣椒萍乡人发布于:北京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


栏目分类

热点资讯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