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清残忍的鸿门宴,8大将来吃午饭,筷子未动就人头落地

发布日期:2024-05-10 03:30    点击次数:154


在中国的历史中,传下来很多和“鸿门宴”相似的故事,古人太喜欢玩这种“反转”了,表面上是请人喝酒,背后却要谋划出各种不利对方的操作,一旦“摔杯为号”,就免不了一场刀光血影。

三国时,荆州蔡瑁请刘备,关羽去东吴单刀赴会,还有更著名的赵匡胤“杯酒释兵权”,都是把酒宴当成了两方斗智斗勇的战场。

不过,在晚清时的一次“鸿门宴”,在武力和智力上,却都是“碾压式”的悬殊,八个被人“套路”了的赴宴者,一口酒都还没来得及喝,就做了别人的刀下之鬼。

如果了解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,真是不免让人唏嘘。

太平天国由盛而衰

鸦片战争后的清王朝,签订了一系列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,然而清政府自上而下却更加腐朽堕落,百姓被欺压盘剥,叫苦不迭。

渐渐地,很多地方的百姓因为不堪煎熬,纷纷起义造反。

而在这些“揭竿而起”的群体中,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,声势和规模最为浩大。

太平天国的军队在战斗中连连告捷,很快就一路北上,进入金陵,建立了和清廷对峙的政权。

清政府也不会坐以待毙,他们开始集结重兵,由曾国藩、左宗棠和李鸿章为统帅,对太平军进行疯狂镇压,并且逐步占据上风。

特别是经历了“天京事变”后,太平天国的元气大伤,江东很多地区重新被清军夺回。

到了1863年,李鸿章率部对苏州发动了进攻,太平军完全处在了守势。

更要命的是,和李鸿章的淮军一起和太平军作战的,还有一支全是洋枪洋炮的外国军队,英国军官乔治·戈登率领的“常胜军”。

不过,真的要拿下苏州城,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。

一方面由于苏州城墙坚固,另一方面太平军也是拼死抵抗,所以,淮军虽然死伤严重,却依旧是久攻不下。

但苏州的地理位置,对整个战局的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,李鸿章经过一番考虑,决定改“强攻”为“智取”。

苏州城里的暗流涌动

事实上,守卫苏州的太平天国的军队,日子也并不好过。

在李鸿章攻打苏州前,苏州城由忠王李秀成率军驻守,但李秀成却被调去应付曾国荃带领的湘军,一时首尾难顾。

无奈之下,李秀成就把守卫苏州的重任,交给了手下的爱将慕王谭绍光,由他来担任苏州的总指挥官。

他或许没有想到,自己的信任最终却害了谭绍光。

原来,和谭绍光一起守城,也同样握有兵权的还有另外八个人,而且其中四个也是“王”,另外四个属于“天将”,但人们习惯于称呼他们“八王”。

这并不奇怪,因为太平天国前前后后封了有两千多个王,管理的混乱也由此可见一斑了。

这八个人分别叫做郜永宽、汪安钧、周文嘉、伍贵文、张大洲、汪有为、范起发、汪怀武。

他们手下的军队,谭绍光是无权调遣的,也就是说,做为苏州主帅,谭绍光实际能掌控的太平军军队,不过四分之一。

更要命的是,这八个人和谭绍光以前就有“嫌隙”,而李秀成临行前的“任命”,让他们对谭绍光更加不满。

因为谭绍光还有另外一个身份,李秀成的女婿。

在太平军内部,来自广西、广东的人比较受重用,而“三江两湖”地区的将领要排在后面。

以郜永宽为首的这八个人,恰恰就是非两广人士。

所以,自认为功高资深的八人,认为李秀成用人不公,根本不服从指挥。

将帅之间有了矛盾,如果彼此间能够同仇敌忾,或许还可以暂时得到缓解。

但此时这“八王”却在守城的问题上,和谭绍光有了分歧。

谭绍光为人忠义,曾在李秀成面前发誓“人在城在”,一定要守住苏州城。

但艰苦卓绝的守城之战,也让太平军死伤惨重、快要弹尽粮绝了。

特别是李鸿章派人散布谣言,说太平军各地节节败退,无法增派援军。

守城军队其实已经人心惶惶,“八王”也早就心生退意,在他们眼里,太平军大势已去,被清军破城是早晚的事——谭绍光的所作所为,是一意孤行,太不识时务。

“八王”的不合作,也让谭绍光十分恼火,但考虑到守城的当务之急,只能采取忍耐的态度。

并且,对于“八王”为自己打算的一些做法,谭绍光也有察觉,这样的情况下,两边的“不和”成了不公开的秘密。

而这一消息,很快就被李鸿章派出的密探汇报给了李鸿章。

主帅的头颅成了“见面礼”

很快,一个“招降计划”在李鸿章心中酝酿成型,而他的想法也得到了“常胜军”队长戈登的赞同。

如何实施招降计划?李鸿章心中也早就有了合适的人选。

这个人就是两年前投降清军,现在已经是淮军名将的程学启。

程学启是在1861年李鸿章组建淮军时投降,李鸿章用老乡关系和各种许诺相拉拢,让程学启很快就成为自己的心腹。

听到李鸿章给自己的任务,程学启欣然接受。

通过私下的联系,程学启很快和本就是旧相识的郜永宽等八人“搭上了线”,随即在阳澄湖边的一处酒楼里秘密会面,英国人戈登为了尽快结束战斗,也前往参与。

双方对见面的目的都心知肚明,郜永宽等人更是一拍即合。

很快,他们达成了协议,由郜永宽等人向李鸿章主动投降,献出苏州城。

而李鸿章则会奏请朝廷对“八王”既往不咎,并且收归麾下,许以高官厚禄。

但郜永宽等人却并不满足于此,他们又提出了自己的条件,包括仍然由自己驻守苏州、保存自己的军队以及提出要受封的官职和省份等,甚至还包括了暂时不剃发的条款。

大概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,所有要求都被很痛快地答应下来。

随即,程学启问郜永宽:“你们的条件都可以照办,可你们也要拿出一点诚意来吧?”

郜永宽反问:“你要什么诚意?”

“谭绍光的项上人头!”

程学启斩钉截铁地说。

郜永宽等八个人对望了一眼,互相点了点头。

郜永宽说:“好,我们答应你,不过,刚才所说,他必须做个担保。”

郜永宽把手指向了英国人戈登,在他看来,洋人的信用,要比清朝的大官靠谱一些吧。

“没有问题。”

戈登答应得也很痛快,因为如果能如此轻易地拿下苏州城,对他和他的常胜军来说,也是求之不得。

就这样,“八王”主意已定,开始密谋起行动计划。

而苏州城里的谭绍光,一直密切关注着“八王”的动向,直觉让他预感到会有大事发生。

但大敌当前,如果自己“先下手为强”,对郜永宽等人采取行动,一方面没有证据,另一方面也担心他们手下的军队会引起哗变。

思前想后,谭绍光还是想和“八王”开诚布公,说服这些人像他一样“和苏州共存亡”。

于是,他以商讨军情为由,召集八王来“开会”。

但他想的还是太简单了,在生死存亡的关头,“八王”何去何从,岂是一番言语能说动的。

还没等他把话说完,康王汪安钧已经抽出刀子,八个人蜂拥而上,杀害了谭绍光。

当李鸿章看到“八王”送过来的人头时,意味深长地笑了。

李鸿章给“八王”挖了一个大坑

“打开城门!”

随着郜永宽等人的一声令下,苏州城城门大开,清军长驱直入,李鸿章如愿以偿,按照自己的想法,兵不血刃地拿下苏州。

而此时的“八王”,完全陶醉在自己的“正确选择”之中,他们还主动消灭了谭绍光手下一千多不愿意投降清兵的太平军,帮助清军很快稳定局面,接下来就专心静等“说好的”荣华富贵了。

李鸿章此时所想,却不是兑现自己的承诺。

因为他知道,“八王”漫天要价地索要的赏赐和官职,根本不可能实现。

更何况,李鸿章对于“八王”的投降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,他们和程学启的投降在意义上是完全不同的。

程学启投降时,双方势均力敌,招降并且重用他可以起到动摇人心的作用,而如今天平天国式微,就算八王不降,拿下苏州也是迟早而已,这就让他们的“功劳”大打折扣,甚至可以说是李鸿章在给“八王”机会。

但如果重用他们,不但不会动摇太平军军心,反倒有可能适得其反——如果每个人都和“八王”一样,打得过就打,打不过就降,岂不是让太平军将士有了“双保险”,他们的抵抗只会肆无忌惮。

于是,李鸿章密召程学启,又一条“善后”的计策被定了下来。

很快,满怀期待的“八王”接受邀请,李鸿章将亲自设宴款待,一为嘉奖投诚有功,二为授予官职,委以重任。

1863年12月6日中午,“八王”按时来到了设宴的府邸之中,李鸿章热情地出外相迎,更是让他们受宠若惊。

未等落座,郜永宽已经率先表白“忠心”:“我等以后愿追随大人,为朝廷效力。”

李鸿章含笑招呼大家坐下,丰盛的酒菜陆续端上桌面,八个人原本有些紧张警惕之心,也慢慢放松下来。

李鸿章正要在说话时,程学启却匆匆走了进来,拱手说到:“李大人,前方有紧急军情来报!”

李鸿章微微皱眉,马上又笑着对八人说:“你们稍坐,我去去就来。”

说完匆匆离去,八人急忙起身拱手相送。

可目送李鸿章出门后,没等他们坐回座位,一队清兵已经持刀破门而入,八人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儿,就已经纷纷倒在了血泊之中……

现在看来,姜还是老的辣。

“八王”一心为自己考虑,为了自己的前途杀死主帅、残害战友,想要的无非是功名利禄。

但毕竟是有勇无谋之辈,丧失斗志在先,轻信人言在后,始终被李鸿章牵着鼻子走,最终被“请君入瓮”,惨遭屠戮。

虽然可叹,却也是咎由自取了。

这件事以后,还有一个小插曲。

常胜军的队长戈登,因为李鸿章杀了八王,而自己曾答应为他们做担保的,于是他觉得李鸿章的做法损害了自己的信用和声誉,要和李鸿章进行决斗。

老奸巨猾的李鸿章又怎么会做决斗这种“傻事儿”,他采取了避而不见的办法,最后通过他人转给了戈登一万白银,又奏请朝廷犒赏常胜军,这件事情才不了了之。

想当初这八位将领也曾是名动一时的人物,一时间风头无两,但如今却这样憋屈地死在了李鸿章的算计之中,也是十分可怜了。

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,他们之所以会走向灭亡,终究还是败于自身。

苏州失守后,留给太平天国的城市,就只剩下了天京。

李鸿章巧妙地利用了太平天国将士间的派系矛盾和私人恩怨,进一步促使他们内部出现分裂,最终诱使敌人开城投降,随后更是毫不手软地“卸磨杀驴”,以绝后患,不仅杀了“八王”,把放下武器的太平军也尽数屠杀。

曾有人评价说,李鸿章“杀降”是他的一个污点,但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,本来就是残酷甚至惨烈的,精于算计、心机深重的人才会成为胜者。

如果八王当初能够大局为重,和谭绍光互相勾结,而不是纠缠于个人恩怨得失,好像他们的故事和结局,不是这般可悲和可笑吧。






栏目分类

热点资讯

相关资讯